五年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守立德树人初心,秉承“真材实料”精神,凝心聚力、砥砺前行,以高质量党建谱写学院事业发展新篇章。
一、以“核心”带动“中心”,党的建设与事业发展同频共振
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充分发挥院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发展、保落实的作用。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基层党支部建设与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和实验室建设等工作作为系统工程进行顶层设 计,选优配强党支部书记,以培育“双带头人”激活干事创业“双引擎”,真正做到“中心”“核心”一条心,“领导”“决策”一盘棋。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主题党日活动
二、以“布局”谋划“大局”,学科发展与团队建设齐头并进
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理思路,明重点,凝方向,抓改革,推进学科内涵建设,激发学科建设源动力。轻合金材料材料表面工程方向在相关领域的基础研究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介电陶瓷功能材料方向打破了国外针对我国5G通讯用介质材料的技术封锁和产品垄断。高分子发光功能材料方向的基础理论研究在《Science Advances》等国际知名刊物上实现高水平论文的突破。近年来,学院获得了包括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子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工863项目子课题等省部级以上重点/重大项目等300余项,获国家及省部级科技奖26项,其中国家级科技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4项。在国内外高水平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并在《Science》子刊和《Nature》子刊等国际顶尖刊物上实现突破,授权发明专利100余件。科研成果被采用17项,直接经济效益达5亿元。
“材料科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三、以“标准”锻造“标杆”,青年教师队伍迅速成长
落实党管人才,围绕一流学科建设,以优化人才结构为目标,科学制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坚持引育结合,既广纳英才,又积极培养,遴选扶持有发展前途的青年教授担任学科方向、科研团队带头人,大胆启用有冲劲有干劲的年轻博士担任专业系主任和实验室主任。学院一批青年才俊在学院党建与事业发展各项工作中崭露头角,获得市级人才称号21人次,其中重庆市学术带头人和后备带头人5人,重庆英才4人,巴渝青年学者6人,校外兼职博导7人,重庆市杰出人才突出贡献奖获得者1名,重庆市2021年 十大科技创新年度人物1人,重庆市创新争先奖获得者1人,重庆市教学名师1人;建成重庆市科研创新团队1个、重庆市教学团队2个、重庆市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重庆市研究生导师团队2个、重庆市高校创新研究群体2个。
科研团队建设签约仪式
四、以“初心”砥砺“匠心”,人才培养成绩卓著
以党建工作为抓手,组织开展本科生导师制、精英培育项目、“真材实料”师生沙龙、百名材子讲百年党史故事、十大材子评选等品牌活动。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挑战杯”、“互联网+”、“金相大赛”等科技竞赛中荣获国家级、省部级奖项百余项。本科生考研升学率达29.6%,研究生考博升学率达14.8%,毕业生就业率在学校理工科专业中名列前茅,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工作表现感到“很满意”和“比较满意”达100 %。2022年,学院入选重庆市三全育人培育建设单位。
本科生导师制”启动仪式
近年来,学院先后获得重庆市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和重庆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材料学院党委入选学校标杆党委,多个党支部入选样板党支部,“淬炼五环.强化五力”、“青年红色根据地”等党建品牌广受赞誉。学院是重庆理工大学“博士点建设工程”重点学科单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是重庆市“一流学科”立项建设学科、重庆市“十三五”和“十四五”重点学科,2022年进入材料学科ESI全球排名前1%。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3个专业为重庆市一流专业建设点。

“材料最情怀,筑梦20载”庆祝活动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下一步,学院将不忘初心,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情,以“不待扬鞭自奋蹄”的精神,朝着既定目标继续昂扬迈进。